2012年卫生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思路
来源: 南通市卫计委 发布时间:2013-08-06 08:33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局紧扣市政府下达的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坚持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为统领,立足高点定位,强化目标管理,全力攻坚克难,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巩固发展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举措,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各项工作均取得明显成效。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是新农合制度得到巩固提升。全市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493.06万人,参合率达99.93%。人均筹资标准为318元,其中政府财政补助达到240元。目前全市住院费用政策补偿比已达75.92%。重大疾病保障实现新突破,采取定点救治、定额结算和按临床路径的管理办法,大幅提高8类重大疾病患者实际报销水平,共9929人次得到救治补偿,新农合补偿3422.85万元。全面启动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对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实行按病种付费与按床日付费相结合,对乡村卫生机构门诊推行总额预付制,对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费用探索定额包干,将危急重症病例占比、次均住院天数、二周内再次入院率等作为支付方式考核核心指标,被联合国儿童基金和卫生部列入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控制剖宫产率项目试点地区。全市新农合信息系统覆盖农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实现统筹区域内即时结报,与省、市级医院联网有序推进,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全面实施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加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投入力度,新增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5家、省级示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全市村卫生室覆盖率达100%,示范化建设率达95%以上,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基本落实,队伍基本稳定。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转变服务模式,有序推行健康管理团队服务,有43个乡镇卫生院成为健康管理团队服务工作首批试点,占所有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的49%。北三县部分乡镇卫生院重建有了实质性进展。崇川、港闸等着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立家庭医生分片包户制,实施上门服务巡诊制、服务承诺公示制,努力当好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逐步完善,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逐步兑现。目前,市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比例达51.08%,平均费用比三级医院低64.8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预防保健服务量占总数的90%以上。

  三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以“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控制费用”为重点,规范基本药物采购,严格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使用;强化业务技术培训和监管,促使医务人员规范使用基本药物;加强财政投入保障,确保基层机构正常运行。修订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考核细则,将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次均门诊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增幅及社会满意率等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指标。全市97所政府办乡镇卫生院、22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98所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面实施基本药物;127所乡镇民营医院按比例配备使用基本药物。1-10月份采购基本药物4.66亿元,销售4.49亿元。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量同比增长20.08%,门急诊均次费用降至66.27 元(降幅21.76%);住院人次增长13.17%,住院均次费用降至2252.4元(降幅17.01%)。村卫生室门诊处方均次费用17.40元,抗微生物药品采购控制比例占总采购金额的31.41%,群众在基层看病的药费明显减轻。

  四是公共卫生服务绩效省内领先。进一步加强项目组织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人均项目经费提高到25元以上,其中崇川、港闸、开发区为30元,通州区为27元,41.08%的项目经费用于村级。目前已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43万份,电子化建档率88.29%11种免费疫苗全程接种率95%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数105.3万人,体检率86.55%;高血压、糖尿病、重型精神病患者规范化管理率分别达98.46%98.89%99.88%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及增补叶酸等重大项目提前完成,以优异成绩通过省阶段性考核。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各类人群艾滋病抗体检测31.76万人次,新发现感染者179例,免费抗病毒治疗303。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880例、耐多药患者31例,均纳入规范治疗管理。慢病防控示范区创建进展顺利,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不断深化,农村改厕任务超额完成,新增省级以上卫生镇5个、省级卫生镇37个、省级卫生村151个。卫生应急管理卓有成效,成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起、其他突发事件8起,完成重大活动卫生应急保障30多批次,保持“零事故”的战绩。

  五是医疗服务质量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推行医院窗口服务满意度即时电子评价系统,持续优化服务流程,全面落实预约挂号,尽量减少预约检查,扎实开展志愿者服务。二、三级医院专家门诊就诊患者预约率分别达43.6%、63.5%,出院病人复诊预约率达100%。大力推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40家二级以上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试点病房391个。积极支持县级医院优先发展,加大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力度,海安县人民医院率先建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完成临床路径治疗4800多例。如皋市人民医院改革试点顺利启动,在推动“管办分开”、优化补偿机制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已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上报,年底前可望实现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市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工作接近竣工。依法强化医疗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等要素准入管理,不断健全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部署开展医疗广告、医疗废弃物等专项整治活动,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六是医学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实施新一轮科教兴卫工程,探索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全程动态管理,严格实行末位学科团队和末三位人才淘汰制,评选并扶持市级医学创新平台10个,医学重点学科25个,医学创新团队26个、医学重点人才49名。年内10人入选新一轮“省333工程”重点人才,68人入选市“226工程”培养对象,获省级以上科研课题4项,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奖4项,获市级科技项目97项。积极构建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建成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单位4个、省级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中医药技术更多地应用到社区预防保健、老年康复等方面。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的中医药特色进一步彰显,24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全国农村中医机构特色专科得到扶持发展。

  七是综合卫生监管等工作协调推进。适时调整市食安委组成部门及职责分工,发展壮大基层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沟通协调和联合执法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部署开展了打击非法添加、“地沟油”等专项整治行动,检查企业12万家次,发现问题企业1010家,立案查处1034件。在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的基础上,市区率先完成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平台开发建设并投入试运行,1-11月共完成食品安全动态检测采样2098批次,完成检测1863批次,合格1792批次,检测合格率平均为96.2%。不断拓展行政审批服务内涵,简化审批手续,优化服务程序,争创最佳办事环境取得新成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所有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建成电子病历系统;高层次卫技人才培养与引进步伐加快,重点学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基层卫生人才结构逐步优化,基层适宜卫生技术得到全面推广。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13年全市卫生工作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遵循“改革创新、发展惠民”的总体思路,以“创新机制、转型发展、激发活力、优化服务”为重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完善卫生惠民政策,为建设民生幸福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一)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重点规划市一院开发区新院项目、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建项目,加快推进市中心血站迁建和市二院扩建工程。在推进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实施乡镇卫生院能力提升工程,完成20个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改造任务,新增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5个。加强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实施统一管理,全面执行村卫生室“一般诊疗费”制度,以县(市)区为单位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率达到90%以上,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到100%,针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新形势,统一举办政府办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政策执行和乡村一体化管理能力。探索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培养机制,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解决乡村医生队伍“进口难”问题。继续加强乡村医生业务培训,切实提升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门诊处方质量。积极鼓励民营医疗机构做精做特,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办医。力争每千人拥有床位达4.18张,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0名,城市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1.9人,农村每千人拥有乡村医生0.95人。加强市、县急救网络建设,实现市、县120联网运行。完善崇川、港闸妇幼保健机构功能,推动开发区、滨海园区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做好滨海园区医疗卫生服务与监管职能对接。

  (二)加大医改重点工作攻坚力度。围绕医疗、医药、医保三大重点,进一步凝聚医改共识,加快攻坚步伐,推动改革惠民。着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如皋、海安、海门等县级医院率先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同步考虑县级人民医院与中医院改革,认真研究中医院发展的特殊性,加大中医药服务财政补偿力度,完善中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大力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完善基层首诊政策引导机制,力争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2013年新农合筹资标准不低于360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80元。调整优化新农合补偿方案,将大病救治保障范围扩大到20个病种,深入推进总额预付、按床日付费、按病种付费等混合支付方式,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费用补偿比达到76%以上。探索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大病补充医疗保险,为参合农民提供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继续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面严格采购、使用环节管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镇、村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利用率再提高5-8个百分点,群众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费用再降10%。镇、村卫生机构平均门诊处方值分别控制在50元和15元以内。

  (三)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确保人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不低于30元,其中崇川、港闸、开发区不低于35元,通州区不低于33元。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保持在全省领先水平。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及应用管理,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实时性和准确性。推进儿童保健和免疫预防接种数字化门诊建设,确保5万人以上人口的乡镇全部建成数字化门诊。推进妇幼卫生服务项目,提高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管理水平。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基础建设,提升疾病检测和防病科研能力。加大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力度,强化艾滋病、耐多药结核病、血吸虫病等治疗管理措施,进一步降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以创建国家级慢病防控示范区为抓手,强化各项慢病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慢病发病率,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力争建成省和国家级示范区4个。推动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改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和队伍装备,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及时、规范、有效处置。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措施,巩固市区和各县(市)创建成果。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力争建成省级以上卫生镇4-5个、省级卫生村120个,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7万座。推进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力争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建成省级“健康促进示范乡镇”2-3个。加强公共场所控烟,重点推进“无烟学校”创建,认真落实综合防制措施,进一步控制病媒生物密度。

  (四)加强医院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主题活动,在全系统广泛征集并推广医疗服务新举措,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推进内涵建设,完善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推进区域性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建设,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所有三级公立医院进入省级集约式预约诊疗服务平台。开展医院业务流程重组试点,推动急慢病分诊治疗,采取缩短术前和治疗前检查等待时间、患者住院前在门诊完成相关检查、双向转诊等有效手段,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单病种付费试点,开展“三合理”规范检查,深化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努力控制医疗费用。继续深化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开展医患沟通竞赛,推行医疗责任保险,促进医患关系健康和谐。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建立能上能下动态管理机制,扶持发展儿童、病理、康复等薄弱专科。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医院争创三级医院,对具备条件的二级医院放宽医疗技术准入限制,使更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县域内诊治。大力推进“科教兴卫”工程,全面加强医学创新平台和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精心培育医学创新团队和医学重点人才,积极扶持临床特色专科和薄弱专业等建设,主动探索与国内外名校名院共建学科基地,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互访机制,提升我市疑难疾病诊治能力和国内学术影响力。大力促进无偿献血,创新无偿献血招募机制,推进临床互助献血、自体储血工作,确保临床用血需要。健全院前急救体系,提升市急救中心辐射能力,加强县级急救机构建设,推动市县急救体系联网运行。

  (五)强化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监管。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及综合监管职能,规范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考核评价,推进基层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建设,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规范食品安全新闻发布制度和工作流程。精心打造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管理平台,有效整合日常监管体系、诚信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理保障系统。重点推进豆制品集中加工点建设,加快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规范不合格检测产品处置,完善有奖举报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源头追溯体系。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服务,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强化餐饮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推动人员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卫生监督与餐饮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完善管理相对人信用档案。深化“数字卫监”工程建设,开发功能应用,完善移动执法系统,满足各种条件下的执法需求。加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完善日常监管片警制,加强卫生监督协管服务,深化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力争建成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县2个、示范街10条、示范单位20家,会同相关部门对小餐饮、“农家乐”、旅游定点餐馆、地方特色小吃等综合治理,规范餐饮服务食品生产加工行为。加强重大活动和重要节日期间的餐饮安全保障,加强学校公共卫生综合监管。围绕医疗机构消毒与医疗废物处置、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消毒管理等开展多回合的专项整治。

  (六)加快推进中医药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精心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如东、海安等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乡镇卫生院特色中医科和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以此为契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力争100%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中医药服务,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建有中医科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全面达标。加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平台建设,挖掘整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方法,在二级及以上中医机构推动“治未病”中心建设。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更好地发挥县级中医院的龙头作用,深入推动中医药“三进”工作,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力度,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以大市为单位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继续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重视和加强中医临床专科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和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扶持发展优势专科争创省级以上重点专科,适当增选市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探索建设市级中医诊疗中心。实施“名医、名师”培养计划,发挥名老中医传帮带作用,强化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水平。开展中医药临床治疗优势病种和各种非药物疗法研究,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特色。

  (七)提升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抓紧建成市本级基层医疗卫生综合业务系统,确保覆盖市区(含通州)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督促指导各县(市)同步建成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全覆盖。加快市级卫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进度,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推动健康档案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医疗卫生服务数据、医疗卫生资源数据的共享,破解“信息孤岛”难题,打通市直医院信息系统与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交互,完成健康数据的自动归集,实现医院与社区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等的业务协同。年底前完成市级卫生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协同应用、常住人口的健康服务应用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综合管理应用。积极启动居民健康卡的县区试点工作,在遵循《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的前提下,结合市政府市民卡工程,积极探索银(行)医(院)合作的模式,增加居民健康卡的结算功能,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发卡费用,方便持卡就医,创新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力争4月底前启动居民健康卡的发放试点工作,在条件成熟时探索组建卫生信息中心。

  (八)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围绕“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不断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力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档升级”工程,实现每个街道由政府办好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重点推动崇川区5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原市属医院领建的社区中心逐步退出,引导通州区乡镇卫生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序转型。确保所有的中心达到省定建设标准。进一步落实补偿政策。通过调整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建立多途径经费补偿渠道。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打造服务品牌,大力推行家庭医生制度。以签订健康服务协议为抓手,与辖区居民建立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主动提供上门服务、连续服务和综合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50%建立与三级综合医院的业务协作网络,完善运转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签约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诊比例达到50%以上,预防保健服务人次占总量的比例达到85%以上。完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优化评估指标,创新考核方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九)全面加强卫生系统廉政建设和行风工作。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细化责任分工,加强责任考核,落实责任追究,积极争创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全面提高全系统反腐倡廉建设水平。着力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廉洁风险防控,重点关注管理权力廉洁风险防控,促进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规范用权。把决策、基建、采购、人事、财务等管理权力纳入重点监控范围,通过设置“内控点”实施过程动态监控,主要负责人实行“四个不直接分管”;开展医疗服务廉洁风险防控,以医德医风、临床诊疗、临床用药、大型检查、服务收费、统方管理等为重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指标控制,规范服务行为,防止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发生;在强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监控的同时,对供应商营销行为进行诚信管理,实施诚信承诺、诚信评估、风险预警、不良记录等制度;开展患者满意度管理,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建设评价平台,提供评价服务,建立第三方评价体系。弘扬推广具有南通特色和行业特征的“无红包”精神,严格执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培育具有卫生行业特点的廉政文化。开发医务人员医德诚信考评、建立医德诚信档案电子化系统,强化动态考评,严肃年度考评,注重考评结果运用。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卫生行风,严格控制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增幅,优化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不断提高群众对卫生行业的满意度。

  三、问题与建议

  一是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乡镇卫生院“进人”困难,乡村医生队伍年龄老化,基层全科医生配备不足。建议人社、财政、编制等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亟需人才,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和比例限制;认真落实基层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农村卫生技术岗位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改善乡镇卫生院服务环境并保持其正常运转;适度增加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探索将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质的乡村医生逐步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为补充乡村医生队伍创造条件;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和引进力度,创新全科医生执业服务平台,建立全科医生流动机制,拓宽全科医生职业发展路径,多措并举解决基层卫生人才短缺矛盾,逐步壮大基层全科医生队伍。

  二是医疗卫生经费保障机制不尽完善。地方财政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配套资金补助不足,债务化解任务艰巨,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新农合筹资标准仍然偏低,统筹保障能力不强;公立医院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收入结构与补偿机制不尽合理,价格机制及激励机制不够灵活,整体运营绩效有待进一步优化。建议市、县财政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等文件要求,落实相应的财政投入政策。鉴于目前部分市属医院资金困难,提请市政府对市第二人民医院医技楼项目、市精神卫生中心新建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并妥善解决市第六人民医院基建资金缺口问题;督促县级财政做好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债务化解工作。

  三是新农合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明确。根据自上而下的职责分工,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由人社部门主管、新农合由卫生部门主管。但近一时期以来,少数人提出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制度“并轨”的建议。我们认为,从实践上看,由卫生部门主管新农合具有诸多优势:一是统筹能力更强,能充分掌握卫生配置现状与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信息,可统筹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提供,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方案设计科学,通过补偿方案设计,拉开不同级别及市内外医疗机构间的补偿水平,合理引导病人流向,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机构监管严格,熟悉医疗服务的特殊性,能实现有效的专业监管,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四是基金使用惠民,在确保基金安全的前提下,既防止基金超支,又避免结存过多,有效实现基金的合理使用,确保参合农民最大限度受益。据国务院医改办领导透露,目前全国新农合系统基本保持收支平衡,而城镇职工和居民医保累计积淀资金1368亿元,群众实际受益水平大打折扣。为此,建议在目前我市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借鉴镇江市等地做法,将城镇居民医保并入新农合由卫生部门主管,崇川、港闸和开发区可暂维持新农合并入居民医保的体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