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城乡医疗水平 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25 17:26 累计次数: 字体:[ ]

陈永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城乡医疗水平 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与成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综合医改工作,将其作为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市委陆志鹏书记专题听取医改工作汇报并作出明确指示,市委安排市人大、市政协开展医改专题调研,市政协就“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为专题开展专题座谈会。市政府分管领导通过专题会商、现场督办等,及时协调解决公立医院改革、医联体建设等难点问题。市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奋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有效落实。

(一)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是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和机制建设。以基层首诊、院前院内结合、多学科会诊为主要环节,推进胸痛、创伤、卒中、孕产妇、新生儿五大急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加快形成重大疾病分级诊疗体系和机制。构建了15分钟院前急救服务圈。二是深化推进医联体建设。在全市范围以构建健康服务共同体为总体目标,“534”医联体建设体系逐步形成(即专科联盟、市区医联体、县域医共体、综合医院集团、远程协作网5种模式,“家庭医生签约、公立医院改革、接轨上海”3项支撑、财政、医保、信息、药品4大保障)。根据国家省市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紧密型医联体试点,崇川区和启东市创成省级试点。在市域内,以三级专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率先组建精神卫生、肿瘤防治、妇幼健康、中医医疗、传染病防治五大联盟,市级财政拨付专项经费,推动联盟实质运行;在崇川区,全面建设托管紧密型医联体,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三级医院全面托管。这项工作是今年的重点改革项目,也是医联体建设的一次积极创新。在县域内,11个县域医疗集团加快向紧密型转变,120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三是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多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优先做好老年人、孕产妇、0-6岁儿童、残疾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工作。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创新试点建设,确定海安市为签约服务项目库应用省级联系点,推动落实首诊式签约和点单式签约。四是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连续多年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实施了一批县级医院、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建改造项目,群众就医环境显著改善。开展“大基层”建设试点,实施“双强”工程,同时实施镇村医疗卫生机构 “六统一”工程,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医院通过派驻全日制医师、组建康复联合病房、培育特色专科等形式,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

(二)持续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一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市、县(市、区)医管委均已实质化运作。研究市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总会计师制度等重大事项。市医管办年初下达《市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坚持公益导向、客观公正、分类考核、注重应用原则,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绩效工资总量、院长年薪等挂钩。二是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推行“标准核定、备案管理、岗位设置、分类聘用”改革模式,完成市属公立医院备案核准。实施博士常年招聘计划,突破现行招聘模式,组织外出集中招聘活动。在医疗卫生紧缺人才培养方面,与南医大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紧缺人才“引培育”长效机制。三是优化绩效分配机制。按照“两个允许”的原则,在现有水平基础上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总体薪酬水平。四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出台公立医院控费措施,通过推行临床路径管理,建立辅助用药、超常用药和高值医用耗材追踪监控制度等,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

(三)切实提升全民医保体系运行质量。一是全面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市政府出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并轨工作意见。2018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统筹地区的医保参保人员均在一个信息系统中运行,基本实现居民医保城乡统筹。二是稳步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全市城乡居民医保人均筹资标准、财政补助达到或超过上级规定标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职工家庭成员、农村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及重残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补助。三是健全城乡大病保险制度。出台职工医疗保险办法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将职工、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列入,建立健全了全市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大病保险制度。四是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实施以预付管理为前提、“双控、双预付”为主要特征的复合式医疗费用结算支付方式,同时,积极探索按病种收付费和按人头付费试点工作。

(四)不断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一是稳步推进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全面执行省级集中采购政策,全市县级及县以上公立医院全部参加省级集中采购。进一步规范购销行为,强化网上监管,每季度通过市药品采购群公布各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网上采购情况,杜绝标外采购和网下采购。二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含乡镇民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规配备809种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达88.66%;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常规配备315种基本药物,平均使用率达100%;三是不断健全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成功开发“南通市民短缺药品自助登记系统”,全面放开急抢救、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目录,缓解急抢救、妇儿专科非专利药品采购困难。四是不断深化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在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全面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

(五)扎实推进综合监管制度建设。一是健全完善综合监管体系。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综合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5大类、20条细则、16项重点监测指标,涵盖医疗服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依托“智慧卫生”建设成果,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提高综合监督行政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积极推动医院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医院决策、人事、财务、采购、设备等“五权”实时监管。二是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自律。进一步巩固“无红包医院”建设成果,加大医药购销领域、高值耗材管理使用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治理力度。建立医疗机构内审制度,扎实开展自查自纠,针对重点岗位、敏感环节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线索,开展廉洁谈话、警示教育。规范开展院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积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各公立医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改善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全面推行门诊“一站式”服务,实行预约挂号、分时就诊、分层服务、分科候诊。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创建,通过健全完善“三调一保”机制(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医疗责任保险),及时有效化解纠纷投诉。

(六)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一是深化基层机构综合改革。强化基层机构法人主体地位,健全机构负责人选拔聘任机制。完善基层机构负责人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负责人履职情况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收入和职务任免挂钩二是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质增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提标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推进,2018年,各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经费均达85元及以上。设立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池,对乡村医生实行按季预拨、打卡发放、年度考核结算。完善资金考核补助办法,资金分配与公共卫生服务数量和质量及群众满意测评相挂钩。三是大力发展健康产业。积极推进社会办医省级试点,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审批流程,全市民营医疗机构,机构数、床位数、服务量占比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作为全国首批医养融合试点城市,分类实施机构医养一体化“532工程”,南通市北护理院、北阁护理院获评首批“江苏省示范性医养结合机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结合您的宝贵建议,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紧紧围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坚定不移推动医改落地见效、提升百姓获得感。一是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见效。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引导签约居民基层首诊。二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强化综合监管。聚焦危害群众健康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医疗乱象,保障群众健康权益。

                                                                    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19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