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凝聚支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作为有着近70年历史的南通市中医院,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在树立职工文化自信、打造医院特色品牌、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培育医院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突出党建引领,把好政治建设方向。政治建设是把握医院文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医院党委全面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从院、科两级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选树先进典型。以医德医风教育为抓手,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提升职工道德、文化素养,引导大家自觉成为医院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承人。
以病人为中心,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医院是为广大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让患者满意是医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不能仅停留在口号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和细节处。我们大力推广特色专病门诊,邀请沪上名专家来院坐诊、手术。在疾病日、卫生日提供专科义诊和免费讲座。暑期延长门诊时间、提供午间和夜间门诊服务;2元挂号费的方便门诊让复诊开药患者不再排长队;服务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每层候诊区均设有志愿者,自助机有效缩短窗口等待时间,腿脚不便的患者来了有人推轮椅,听障患者也有专人导诊、答疑。门诊、病区均免费提供中医专家根据节气、病种配制的中药茶饮,夏季解暑、冬季暖心。优化诊疗流程,通过强化引导、分诊、沟通等职能,使窗口前移、服务延伸。加大信息化建设,推广互联网医院,切实为患者提供就医便利。开设400行风监督热线,一站式解决医疗服务意见、投诉、表扬等,统一受理、归口办理、及时反馈,打通服务患者“最后一公里”。
承担社会责任,坚持公益办院方向。将服务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作为己任。我们以“责任教育”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责任”二字深植于每一名职工的心中。披上白大褂,就意味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对患者要负责。对社会要尽责。无论是援外、援疆、援陕等各类医疗援助,还是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生命安全,送医下乡、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参加无偿献血、爱心捐助等志愿活动,都活跃着医院人员的身影。疫情期间,江苏省首批驰援湖北武汉的医疗队中就有6名来自中医院。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他们与病毒鏖战整整52天,以英勇无畏的奉献和担当换回荆楚大地的美丽春天。眼科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耀华在千里之外的青海高原扎根奉献,用青春与汗水播撒大爱,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带去了健康和光明。他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海当地医生,实现援青“输血变造血”,成为了汉藏民族团结的推动者与践行者。
强化宣传工作,服务百姓健康需求。宣传工作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积极拓展宣传渠道,打造以新媒体平台为主的宣传矩阵。深耕微信公众平台推广,以广大市民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着力推送大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文章,如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养生提醒,中医保健常识勘误等。在制作微信推文时,以全文长图制作头条科普,运用生动有趣的表情包和动漫矢量图素材,引发读者兴趣。而且注重将同类内容栏目化,形成叠加传播力量,增强对读者阅读的持续影响力,如先后开辟科普辟谣专栏《知否?知否!》、互动答疑专栏《医生,请多指教》、展现和谐医患关系的专栏《致·信》以及深具临床专科特色的《开“丸”笑》《百穴讲坛》等栏目,广受好评。前不久,医院喜获“2023年江苏省中医药机构新媒体影响力十佳单位”称号。线下活动同样有声有色,“小郎中”中医药文化亲子体验活动,邀请家庭走进医院领略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拍摄《大道中医》《外科正宗》多部反映中医药文化的短视频,获得良好反响。
公立医院的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物质、理念、制度、行为等层面多管齐下。对此,医院党委必须做好顶层设计,画好医院文化建设的“路线图”,找准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和闪光点,打造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中医药文创产品开发、中医药科普宣传基地创建为具体抓手,进一步拓宽文化阵地。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优化激励措施,加强职工人文关怀,教育引导广大医护员工加入医院文化建设的队伍中来,真正让文化建设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