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出台《医养结合机构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指引(试行)》,为失能、高龄老人筑起全链条安全防线。《指引》直面“医”“养”叠加风险,以“双轨制”厘清监管责任:卫生健康部门主责“以医办养”机构,民政部门主责“以养办医”机构,消防、住建、市场监管部门按职能协同。
《指引》从建筑安全到日常管理,构建了全领域、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体系。《指引》明确,在建筑安全方面,医疗区与养老区须设2小时耐火隔墙,严禁使用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搭建建筑;在电气与燃气安全管理方面,每季度开展专项用电检查,使用燃气的厨房必须配备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和紧急切断装置;在医疗安全管理方面,对危化品、高压氧舱、大型医疗设备等作出特殊规定,氧气瓶库房需远离火源热源,核磁共振机房应配置无磁性灭火器,麻精药品等实行“五双”管理制度。
针对老年人疏散能力弱的特点,《指引》提出,建立“一对一疏散责任制”,确保每名失能老人紧急转移有专人负责等。尤其针对夜间疏散难题,首创“135”应急响应机制——1分钟启动、3分钟到场、5分钟协同作战。消控室须24小时双人持证(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证书)值守,保安员按每20张床位1名高标准配备,较普通养老机构标准提高近50%。
据悉,南通市已将医养机构安全纳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首轮联合检查已覆盖73家机构,整改隐患212项,平均每家消除近3项。下一步,该市将对机构负责人及安全管理员实施“理论+实操+演练”沉浸式轮训,并设隐患举报奖励,形成“评估—监管—培训”闭环。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安全生产监管处负责人表示,《指引》不仅为本地老人撑起“安全伞”,其“双轨制”监管、“一对一”疏散等创新举措也可为全国医养安全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南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