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几个月下来,黑了至少两个‘色号’。”1月23日,在第20期中国援圭亚那、马耳他(南通片区)医疗队新春慰问座谈会开始前,援圭亚那医疗队队长杜伯祥指着自己的脸“自嘲”,引起身边队员会心一笑。
去年9月开始,第20期援圭亚那、马耳他(南通片区)19名医疗队员陆续到达驻地,在当地开展一系列医疗援助、文化交流服务。短短四个月时间中,在多个医疗领域取得瞩目的成就。
“由于当地基础医疗水平较低,我们每日工作繁忙,还在日常工作中创下当地医疗的多个‘首次’。”杜伯祥介绍,在到达驻地不到一个月,医疗队全员取得当地执业医师注册证书,开始开展临床工作。半年不到,医疗队为超过3800人次提供诊疗服务。队员们成功主持手术超400台,其中包括运用国产电子镇痛泵技术帮助产妇生娩、成功开展高难度单入口髋臼骨折手术等,在当地医疗史上皆为首例。
“现在,有不少当地人都成为中医药的‘粉丝’,定期来我们这里做推拿、体验针灸。”第20期援马耳他医疗队队员唐李梅介绍,在马耳他,他们除了进行常规诊疗服务,通过当地中医中心宣传推广中医药文化也是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队员们通过程氏三才针法、程氏梅花针和揿针等中医针灸诊疗方法,为当地居民治疗、缓解哮喘变异性咳嗽、青少年近视和顽固性面瘫等症状提供“新思路”。2024年12月,医疗队顺利完成中国教育部代表团的访问接待工作,见证马耳他国立人文科技学院、江苏医药职业学院及地中海中医中心的三方协议,开创了中医中心临床教学的新篇章。同时,医疗队还利用工作之余,参加当地中国文化之夜、走进马耳他国家游泳馆,并与当地医疗机构开展多次交流合作。
在出色完成艰巨医疗任务的同时,两支医疗队队员们还积极担当起友好大使的重要角色,精心搭建文化交流与友谊传播桥梁。在圭亚那,队员们主动拜访印第安人事务部,深入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了彼此了解与信任。同时,两支医疗队心系当地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积极开展健康义诊、送医上门等公益活动 1500 人次,将中国的关爱与温暖传递给每一个需要的人,传递出中国力量,彰显了大国担当。
资料显示,南通的援外医疗事业本就有熠熠生辉的光荣传统。自1966年起,南通先后派出45人次的医疗精英,毅然决然奔赴桑给巴尔、马耳他、圭亚那等国家和地区。他们带着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前沿理念,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与尊重,为增进国际友谊、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注入了强劲的南通力量。
“新年过后,我们将会在当地开展更加全面的医疗工作,也绝不会落下文化交流、培训当地医生等工作。”谈起新年规划,杜伯祥告诉记者,在新的一年,医疗队员会通过“一对一带教”、持续提供医疗援助等方式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同时根据工作要求,医疗队还将在当地选拔10名医生去往省内三甲医院交流学习,切实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水平。
“半个月后,你们又将踏上援外征程,希望你们能够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国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与受援国医疗机构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南通市副市长于立忠表示,两支医疗队队员在新的一年要在当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技术培训活动,毫无保留地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经验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促进医疗知识的共享与创新,共同提升医疗学术水平。南通市卫健委和各派员单位要继续做好医疗队员的坚强后盾,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待遇保障,确保队员们在异国他乡没有后顾之忧。
据悉,第20期中国援圭亚那、马耳他(南通片区)医疗队队员将分别于2月11日、2月9日从国内出发,奔赴驻地开启新一年援助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