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中的作用,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网络和长效机制,体现中医药适宜技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中的优势和作用,拓展我市各中医医疗机构间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方面的交流,让更多的民众能方便享受到“简、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中医药服务,25日,国家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省中医药管理局在通召开“南通市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与特色疗法调研座谈会”。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许伟明、苏克雷,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黄奇骏等来通调研。我市公立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良春中医医院、汉药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
南通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兵致辞。
他表示,一直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名方、名剂”中医强市品牌战略,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专科建设不断提升、传承发展不断加强、文化影响不断扩大。
南通中医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医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医辈出。诞生了诸多名医、名科、名药,古有冯鸾、陈实功等中医名家,《外科正宗》《北行日记》等宝贵著作;新中国成立后,挖掘了季德胜蛇药片、“王氏保赤丸”等民间奇药;朱良春教授等3人当选全国首批国医大师。我市始终将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和中医药特色疗法整理挖掘工作作为建设中医药强市的重要工作;将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运用作为提升中医药诊治水平和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挖掘梳理中医药适宜技术与特色疗法46项,特别是市中医院的金荞麦,良春中医院的益肾蠲痹法、扶正消症方,海安市中医院夏老的特技水针疗法等一批本土技术已走出南通,在国内中医药界取得了一定的地位。
他要求,我市中医药人才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切实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把中医药这一民族瑰宝“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为南通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中医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