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6日、2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工人日报》等重量级国家媒体纷纷推出报道,点赞南通多措并举提升诊疗能力、方便群众就医,为百姓健康“守门”的做法。面对疫情新形势,南通第一时间对外发布1620个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服务热线,覆盖1894个村居和小区;全市12个县域医联体形成从问诊到救治的服务网络,组建了22支专家团队,轮班到基层出诊,全力筑牢了基层首诊的第一道防线。
这是我市卫健系统全力守护南通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个缩影。2022年以来,全市卫健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标准完善防控举措、高水平守护全民健康,各项重点工程、民生项目高质完成,疫情防控工作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肯定,蝉联“国家健康城市样板市”称号,普惠托育体系获省政府督查表彰激励,机关综合考核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等次,获评南通市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先进集体,用实际行动“挑重担”“扛重责”,交出成色十足的健康答卷。
一、疫情防控经受重重考验
从上月27日起,市卫健委主任张兵带队,连续深入通大附院、南通市一院、二院、三院、妇幼保健院、四院、六院等医疗单位,了解指导南通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当下,南通医疗系统正结合各自具体实际,聚焦急诊、儿童、孕产妇、有基础疾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救治,不断优化策略,将医疗资源更快速地循环和周转起来,全力以赴做好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守牢医疗救治和生命保障的底线。
早在上月11日,南通就在全省率先发布特殊重点人群的健康咨询服务热线。为有效降低重症率、死亡率,南通市卫健委还研究制定了《南通市新冠病毒感染者重症救治工作方案》,确保需要转诊的重症、危重症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及时转运和科学救治。
这一年,我市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出台大规模奥密克戎疫情应对处置方案、重大会议活动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牵头组建71人的市级常备工作组,建立“露头就打”疫情处置机制。优化混管追阳“就地隔离与上门采样”同步工作机制,从发现混管阳性到完成追阳时间缩短至4小时。“落地检”防控经验在全国推广,“三天三检”防控措施受省卫健委领导点赞。
疫情监测预警水平进一步提升。滚动更新《外市来(返)通人员健康管理措施清单》,编制疫情信息简报800余期,为科学精准防控提供参考。建立“47+N”重点人群信息“动态数据库”,对未按规定时间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进行赋码弹窗。保持一定频次的核酸筛查,全年累计完成126轮共计2.95亿人次。
重点人员管理进一步强化。组建市县协查专班,保持24小时警醒状态,对风险人员快速判定、落位排查,去年累计协查市外密接、次密接8253人,向外推送协查函6076份。加强对重点风险人员规范管控情况的电话抽查,累计抽查1.11万人次,对未排查管控423人、未规范落实管控89人均交办整改。组建重点涉疫地区旅客返通闭环服务管理工作专班,累计接驳海南、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返通人员共计461人。
防控能力储备进一步加强。科学设置常态化便民采样点1826个,新建2家核酸检测基地,设备总数达918台套。建立健全隔离点启用梯队,储备隔离点475个、隔离房间46862间。建成亚定点医院2家、方舱医院6家,共计床位3581张,成功救治阳性病例291例。
对外支援力度进一步加大。累计派出3511名医务人员驰援连云港、常州、江阴、上海等地,参与核酸采样、检测等工作。接收上海外转来通隔离人员5123人、核酸检测标本94529管,由510名医务人员组建的援沪方舱医疗队,接管床位2922张,治愈患者8354人,获支援省市高度肯定。
人群免疫屏障进一步巩固。493.78万人完成加强针接种;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攻坚行动,60岁以上人群完成首针接种204.34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94.61万人。去年以来,高效处置多起本土疫情,累计治愈出院患者273例,排查26724人、次密接36735人,风险人员20余万人次。
二、卫生实力得到有效提升
上月23日,市一院新院正式全面运行。当天上午8点,新院急诊、发热门诊正式启用,一流的诊疗环境和服务流程赢得了市民的普遍赞誉。市一院新院项目是南通市委、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深化战略合作、提升医疗卫生发展水平、惠及长三角北翼特别是南通及周边地区人民的重要民生工程。
这一年,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发布《南通市“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及各条线专项子规划,系统谋划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着力打造区域卫生健康高地,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特别是在深化跨江融合上取得显著进展,修订完善《市直公立医院对接上海工作考核办法》,激励市直医院更大力度对接上海名校名院,联合申报的9个科研项目均获立项。
作为优化服务环境的重要佐证,我市在健康江苏建设指标发展水平情况试考核获得“优秀”等次,连续两年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稳步加快了通大附院新院区、市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实现妇保院儿童大楼项目、市三院扩建工程二期项目、南通卫生高职校学生体育馆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应急医院项目已获批项目建议书,即将开工建设。
为增强科创能力,我市出台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卫生人才科技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医学人才管理制度。积极组织课题遴选上报,立项国自然课题25项、省级课题29项、市科技局课题232项、市卫健委课题400项。
三、基层服务网底全面筑牢
如今,在我市不少乡镇卫生院特别是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均先后引进了1.5T核磁共振、螺旋CT机等高端诊疗设备,为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和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了强力支持,让居民在“家门口”便可享受现代化设备带来的便利。
这一年,我市医疗服务供给更加优化,新建成5家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累计建成29家,位列全省第二,获国家卫健委《健康报》头版推介。
人才强基作用更加明显,遴选推荐290名省优秀基层卫生骨干人才,充分调动专业人才积极性。为乡镇卫生院免费培养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329名,累计培养1025名,在国家卫健委《健康报》专栏报道,被省卫健委官方微信转发点赞。
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经市委常委会审核通过并发布实施。9家中医馆通过江苏省五级中医馆认证,3家中医院国考成绩进入全省前20。
四、综合医疗体制改革持续深化
在享有“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美誉的启东市,组建了以人民医院、中医院为龙头的两大紧密型医疗集团,覆盖15家公立医疗机构及下属24家分院、6家社会办医疗机构。截至目前,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已经实现启东市两个医疗集团间的全面融合,覆盖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急救分站以及村卫生室的“健康一体机”, 真正实现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最后一公里”。
为当好县域健康“守门人”,去年我市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加快落实县级医院“县域龙头、城乡纽带”功能定位,持续推进12个县域医共体向紧密型转变,相关经验被《江苏医改动态》专栏报道。
为织密生命安全“急救网”,一年来,我市新建成3个急救站点,进一步扩充县域院前急救网络,缩短急救半径与平均反应时间,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为站好依法执业“监督岗”,市卫健委构筑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监管平台,相关经验获《江苏医改动态》《南通改革》登载推广。省内率先制定信用修复告知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两书同达”制度,鼓励引导机构积极开展信用修复。
为构筑卫生人才“蓄水池”,市卫健委牵头成立药师协会,发挥社团组织优势,进一步强化药师队伍建设。提拔1名“90后”正科职、选派24名年轻同志实践锻炼,进一步提升年轻干部能力适配度。开展机关干部轮岗交流,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
五、四大重点人群保障显著增强
去年11月27日,《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发布文章《“长寿之乡”老人健康有“密码”》点赞南通推动老有所养向老有康养、老有颐养跨越提升。目前,南通人均预期寿命达83.16岁,有百岁老人1230多人,占全省13.6%,老年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这一年,在老年健康方面,为全市101万适龄老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65.40%。为7173名癌症高风险人群、18502名卒中高风险人群开展早期筛查,为9.69万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疫苗,4.3万老年人参与使用智能技术培训,建成4家全国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康养通城”品牌效应日益彰显。
在妇儿健康方面,为35.27万在校学生开展脊柱侧弯筛查、4.94万名适龄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妇幼“五免筛查”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为1112名患者赢得治疗先机,节约社会成本1754.15万元,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省级“两癌”检查实训基地。
在普惠托育方面,新建成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2家、示范托育机构4家,每千人口托位数达3.25个,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建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省内率先运行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监管平台,着力规范托育机构运营管理。普惠托育体系建设获评“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受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
在特殊人群方面,上线全省首个职业健康监管服务系统,80家企业参与省健康企业测评。组队参加省职业健康达人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组织开展“99公益日”江海健康扶贫基金捐款活动,累计收到捐款4.46万元,获评“最佳组织奖”。
六、三大重点工作纵深发力
这一年,全市卫健系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定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工作方案,积极推送助企纾困政策。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健康暖心行动,为全市2000名从业人员送去关爱。围绕在通企业人才就医、养老、育儿实际需求,制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为200位江海英才提供医疗“绿色通道”,做到“六优先”,为企业人才家属43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39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5人免费提供牙齿窝沟封闭保健服务、19人免费开展近视防控服务。
厚植为民情怀,市卫健委加强执法队伍培训,修订28项行政执法制度,细化行政处罚裁量细则,落细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征集65家行政管理相对人意见,聘请15名特邀行风监督员观摩现场执法,巧用第三方视角“把脉问诊”,持续提升监督执法效能。
提升机关作风,市卫健委开展四轮“机关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暨卫生行风建设工作专项督查,持续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机关效能大提升。
强化思想领航,坚持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开展“喜迎党的二十大”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和理论宣讲活动,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开展卫健党代表、青年“热议二十大”、“南通卫健青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知识快问快答”活动。开展“健康护航 书香杏林”活动,开展读书心得征文,打造读书室,为党员干部提供“补钙”“充电”的学习平台。实施“机关先锋”培树工程,分别以先锋党员、支部为主题,举办“先锋讲堂”,营造学先锋、做先锋的浓厚氛围。
推进融合党建。开展年度公立医院党建工作质量评价,通过比学赶超,提升系统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运用“品牌矩阵”概念,在系统内建设“健康护航·N”品牌群,实现14家单位“一个品牌一个特色一面旗帜”,组建“健康护航”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健康护航”品牌获评2022年市级机关融合党建最佳品牌,《推进“健康护航”志愿服务 创新行业志愿服务模式》获评示范书记项目。
抓好廉政建设。以“算账教育月”和“5·10思廉日”等活动为契机,集中开展廉政基地实地参观、视频学习和承诺书签订等活动,扎实做好廉政教育。围绕推进系统廉洁文化建设,开展调研座谈,推进“廉洁”与“文化”有机融合。聚焦重点领域,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元旦、春节等节日向全系统党员干部下发廉洁过节通知,严防“节点”成为腐败“靶点”。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新的一年,加快构建与城市能级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平可及、优质均衡、协同整合、创新多元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我们永远在路上。”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兵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之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乘势而上、敢为人先,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作出卫生健康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