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我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30 18:25 累计次数: 字体:[ ]

佘晓春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完善我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作为分级诊疗国家试点城市,我市立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统筹联动,打好组合拳,积极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有序形成。

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让大医院“舍得放”。公立医院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推动者,通过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发挥公立医院在分级诊疗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利益导向作用,将公立医院药占比、平均住院日、耗材占比、三四级手术占比、参与医联体建设、建立联合病房等核心指标列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内容,强化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引导其将常见病、慢性病、康复期患者下转基层和社区。同时充分发挥“接轨上海”助力发展作用。积极推动沪通两地医疗卫生领域“跨江融合”,全市26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与67家上海名院,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方面实现了全面对接,提升大医院危急重症救治水平,拓展分级诊疗的广度和深度。

二、落实家庭医生制度,让基层服务“有人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推进分级诊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方面,重点人群优先签。2017年,多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意见,将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将全市10.89万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不满两年的人群纳入签约服务范围,人均100元签约服务费由财政兜底,按照人均50元的标准安排财政经费用于差别化服务。另一方面,更关注有效服务。今年重点推进首诊式签约、点单式签约、推广应用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库和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向提质增效转变,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不断提高居民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创新医联体模式,让优质资源“沉下去”。2017年,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市范围以构建健康服务共同体为总体目标,分类推动市域专科联盟、市区医联体、县域医疗集团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并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市域内,以三级专科医院和中医院为龙头,率先组建精神卫生、肿瘤防治、妇幼健康、中医医疗、传染病防治五大联盟,市级财政拨付专项经费,推动联盟实质运行;在主城区,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分类打造市区医联体。在港闸区和市开发区推行协作型医联体,通过派驻全日制医师、建立联合病房等形式,推动资源下沉。在崇川区,全面建设托管紧密型医联体,在确保政府财政投入和公共卫生服务到位的前提下,通过招募双选的方式,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由三级医院全面托管,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4个共同体。在县域内,以县医院为龙头,全面组建县域医疗集团,目前,11个县域医疗集团加快向紧密型转变,120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让健康档案“活起来”。卫生信息化是实现分级诊疗的重要技术支撑。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基层能力提升,分别建立南通市远程医疗管理服务中心、精神卫生会诊中心、妇产科远程医学会诊中心。推动信息平台互联共享。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信息平台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行互联互通,实现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绩效考核、运行监管、分析评价等全程控制,实现个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信息共享,切实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效率和水平。

五、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让制度保障“更有力”。充分发挥医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从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医保引导、价格调整机制、完善药物政策等方面不断建立健全分级诊疗政策保障机制。在财政投入方面。“十二五”至今,全市各级政府累计卫生投入达150多亿元,财政投入占比和年度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市属医院债务化解任务全面完成,各县(市)公立医院长期性债务均已同级政府性债务统一管理、逐步化解。在医保引导政策方面。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利于医联体建设和分级诊疗的医保政策,通过调节报支比例,简化转诊流程,下转病人取消住院起付线等措施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在价格调整方面。今年,重点推动基层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增补和调整体现基层特点的巡诊、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服务价格,统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费用。在药物政策方面。全面推行药品购销“两票制”,减少中间流通环节,打击“过票洗钱”行为,降低药品虚高价格。

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工作要求、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体要求,深入推进南通深化综合医改“5321”攻坚计划。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面,也将充分吸纳您的意见建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细做实:一是在医联体建设方面。推进市级五大专科联盟实质化运作,建立完善联盟考核机制;指导县域医疗集团(医联体)逐步向紧密型医联体过渡;调整完善城区医联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复制推广崇川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经验;探索组建跨市、县综合医院集团。二是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基层首诊式签约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体形式,将在各县(市)区遴选一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试点。三是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将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强化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内部审计、费用控制等措施,着力提升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水平。四是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分级诊疗管理平台建设,形成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框架,推动医联体内的牵头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结对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和信息共享。五是在统筹联动机制方面。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推动医疗卫生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做好基层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用药衔接,满足群众基层首诊和下转病人用药需求。探索以紧密型医联体为单位备案核定人员总额,实行总额调剂使用、人员统筹管理;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作为额外劳动收入,不纳入基层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范围,以调动基层医务人员扎根基层、主动签约、上门服务的积极性。

                                                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