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地的几点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8-29 17:33 累计次数: 字体:[ ]

周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地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在建议中所指出的,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落地过程中还是存在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知晓率低;医疗资源倾向于培养专科医生,优秀的人才流向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社区待遇差,优秀的全科医生有限,吸引度不够;对于家庭医生的薪酬方式和激励机制还没有统一,医生积极性并不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参差不齐等问题。

为此,我们总结了目前的工作进展,今年已经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工作方案部门会签进展。在委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努力下,经过近一年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商,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亟需的政策支撑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在医保政策方面:一是建立“双签约”机制,即家庭医生与居民签约后,所在机构方可与医保进行签约;二是未与与居民签约的所在机构不可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待遇;三是实行累计起付线政策,取消下转住院起付线;四是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的参保人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支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二、三级医院住院费用报支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在签约服务费方面:一是建立绩效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提高至当地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100%-135%,对医务人员延时加班、值班、夜班等正常工作时间之外的劳动,再增加当地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基准线的10%-1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达到单位年人均绩效工资水平的150%-230%之间,且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范围;二是将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结构中占比提高至60%;三是除基本工资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外,绩效工资可以完全自主分配,并向承担签约服务等临床一线任务的家庭医生团队倾斜;四是允许签约服务的全科医生按规定获取合理报酬;二级以上医院要在绩效工资分配上向参与签约服务的医师倾斜。在物价定价方面:一是签约服务包具体收费标准由市、县(市)价格、卫计、人社、财政等部门根据签约服务内容、签约居民结构以及基本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经费承受能力等因素协商确定;二是区(不含通州区、通州湾示范区)签约服务包收费标准由区价格、卫计、人社、财政等部门联合报市价格、卫计、人社、财政等部门确定后实施;三是各县(市)、通州区、通州湾示范区制定的收费标准报市价格、卫计、人社、财政等部门备案。

(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2017年6月16日全市在海安县召开的分级诊疗制度暨医联体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现场推进会后,6月22日市卫生计生委召开了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委分管主任、科长座谈会,对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点评,并就面上执纪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同时确立了自7月1日起实行周报告制度。

创新做法:各地围绕国家和省目标要求,创新举措、创新落实。海安县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及群众个性化需求有机组合,设计针对各类慢病人群的服务包;组建了“签约医生服务联盟”,相关专家定期下沉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如皋市重点在“签约居民门诊就诊免挂号费、住院治疗起付线减半、部分检查项目付费减半等”收付费机制、医保倾斜政策方面进行探索和突破。如东县建立了卫生计生、财政、人社等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明确了“医保基金报销30%、基本公卫承担20%、个人自付50%”的三方费用分担机制。启东市建立了依托一个信息平台、采取二种服务模式、落实三项服务措施、享有四项优惠政策的“1234”工作模式。崇川区建立了家庭医生包干责任制,明确了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管理直接责任人。港闸区依托“一助百”健康助老工程为民办实事项目,区政府每年安排80万元专项经费,免费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送医、送药、送健康知识上门服务。通州湾示范区推行“两补助政策”,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对家庭医生进行补助,利用新农合基金对签约群众进行医药费补助。

具体做法一是完善签约保障机制。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付费机制,明确我市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三方分担比例。调整现行医保政策,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医保结报比例差异,使签约居民在家庭医生就诊或转诊的患者享受更多医保倾斜政策。完善医保门诊按人头付费制度,根据家庭医生签约数量和服务质量给予相应补助经费。完善综合激励政策,在编制、人员聘用、职称晋升、在职培训、评奖推优等方面一系列省定优惠政策推动落地。二是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的有力措施及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推进,健全组织领导,建立由卫生计生、民政、人社、财政、残联等部门协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稳步实施。三是充实基层卫生人才。建议政府制定包括全科医生招聘、培养、考核、管理、使用等工作规划,出台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倾斜政策,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摆上议事日程,通过转变身份管理、提高岗位待遇、解决养老保险等措施,鼓励和吸引广大医务人员加入全科医生队伍。注重现有基层医生培养,设立全科医生培养专项基金,对现有基层医生实施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进修学习以及继续教育等,使之逐步达到全科医生的能力和资格。鼓励公立医院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公立医院退休临床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担任家庭医生,缓解全科医生人才供需矛盾,吸引更多居民签约。四是推进签约信息化建设。建议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信息平台,与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中心实行互联互通,实现家庭医生医疗服务、绩效考核、运行监管、分析评价等全程控制,实现个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信息共享,切实提高家庭医生服务效率和水平。开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APP,既可减轻家庭医生劳动强度,也可使签约对象实时了解健康信息。加快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为家庭医生开展健康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撑。

                                                     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