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引领健康护航 > 先进典型

市第三人民医院:她们,努力为生命“续航”,平凡中践行“雷锋精神”

来源: 市三院 发布时间:2021-03-15 字体:[ ]

危急关头,第一时间心肺复苏

不久前的一天清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护士钱锐像往常一样来院上班。6:50分,她刚进医院东门,就听见医疗综合大楼门前有保安大声呼救。“一定出事了”,钱锐立刻骑着电瓶车冲向事发点——大楼外,一位老人脸朝下跌倒在地,一动不动。多年的重症医学科(ICU)工作经验,让钱锐敏锐意识到这位老人“情况不妙”。

钱锐在老人身旁大声呼喊着他,却没得到任何回应。她将其翻过来摘下口罩,老人面色发紫,触摸颈动脉无搏动,无自主呼吸,心音消失且已经尿失禁了。

危急关头,钱锐立刻为老人进行心肺复苏(CPR),她的同事,同在体检中心工作的护士许一雯奔赴急诊,带着急诊医护人员飞速赶到了现场。

此时,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经过钱锐心肺复苏全力抢救,老人终于有了叹息样呼吸,但她仍然不敢懈怠,继续胸外按压,直到与众人合力将老人搬上平车,急诊医护人员接力救治,她才最终松了口气。

“谢谢你的努力!”“不愧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真棒!”周围群众纷纷对钱锐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谢谢你们的肯定,这是我身为医务工作者应尽的责任”,说完,钱锐就快步离开了现场。

同样是不久前的一天傍晚6点多,三院儿科护士葛晓普接到邻居求救,“葛护士,我的母亲在卫生间摔倒了,赶紧来看看吧”。葛晓普立刻放下手上的活,赶到邻居家中。经过快速检查判断,患者心搏骤停,生命悬于一线!

紧张的心肺复苏立刻展开。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深冬的傍晚寒气逼人,但淋漓的汗水逐渐浸透了葛晓普的外衣。她挥汗如雨,不惧脏累,努力为患者延续着生命的希望!

经过全力抢救,患者呼吸心跳终于逐渐恢复。然而,就在大家都暂时松了一口气时,不期之虞再次来袭!老太太出现了呕吐、抽搐、尿失禁等情况。为防止病人窒息,葛晓普及时为其清理异物,同时将牙刷放入患者口中以防舌咬伤。

伴随着救护车嘶鸣的笛声,“120”终于抵达,葛晓普与“120”医护人员协力将老太太抬上抢救车,待到患者家人准备向她表达谢意时,葛晓普早已默默地离开了。

钱锐和葛晓普是三院人始终以医务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努力为生命“续航”,平凡中践行“雷锋精神”的一个缩影,三院人用实际担当作为生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

立柱夯基,强化急救专业技能

据了解,这两位患者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最终都转危为安。“患者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预后,除了各相关科室医护人员面对急危重患者始终竭尽全力外,钱锐、葛晓普等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非常关键,这为接下来一系列抢救争取了宝贵时机”,三院重症医学部副主任、急诊科主任徐建如表示。

专家介绍,心脏停止跳动的后果是以“秒”计算的:10秒钟,丧失意识,突然倒地;30秒钟,全身抽搐;60秒钟,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6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8分钟,脑死亡,进入植物人状态。因此4~6分钟内是猝死者急救的“黄金时间”,而前4分钟又是抢救的重中之重,称为“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

心肺复苏技术(CPR)是重要的基础生命支持(BLS),通过及时、正确的心肺复苏,病人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可获得最低限度的紧急供氧(通常按正规训练的手法可提供正常血供的25%~30%),为二期复苏(ALS)创造条件。面对危情,钱锐临危不乱,沉着冷静,通过标准的心肺复苏操作为后续抢救赢得了时间,彰显三院医务工作者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职业素养。

三院医务科科长黄松平介绍,医院始终高度重视对医护人员“三基”、“三严”的培训、考核,严格要求全体医务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心肺复苏等关键医学技能,并通过每年举行多次应急演练、技能竞赛等强化专业技能、提升急救水平、优化抢救流程、促进多学科协作,以专业高效的团队、规范化的救治流程和全方位的精准诊疗为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完善、连贯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