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龄化浪潮席卷而来,如何让老年人远离失能失智阴霾?7月1日,全国首个《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在通实施,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源自我市持续三年的民生探索实践,填补了我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服务地方标准的空白。
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达到4500万。当前南通市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2.95万人。其中,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偏瘫、糖尿病,随之引发截肢、失明而失能、半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占比10%。
为减缓失能失智老年人群的增长趋势,2023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由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出医、护、康团队,深入社区对筛查出的失能失智高风险老年人免费授课。在失能失智干预班上,老人可以学到上百个针对性的身体训练动作。三年来,该项目惠及主城区18个社区815人次的失能失智高风险老年人。持续三年的项目实施成效明显,通过失能(失智)风险评估量表、老年人身体机能状况和血生化检测发现:接受干预的老年人衰弱情况显著好转,血糖、胰岛素化验结果显著下降,身体机能、睡眠、情绪、社交参与状态等显著改善。
为了给老年人失能(失智)干预提供了标准化的依据,确保干预活动有章可循、规范统一,由南通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主导,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南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璟沐预防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南通市康复医院、南通市精神卫生中心、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南通市北护理院共同参与编制了南通市地方标准《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服务规范》。6月23日,该规范由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7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的突出亮点在于其科学性、实用性与通用性。”市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组技术指导、南通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陈玉华介绍,标准以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为基础,对基本信息采集、风险评估、身体机能测试、预防干预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内容作出详细规定,细化了服务流程,为各地开展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服务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指引。
市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处处长李峥峥透露,以地方标准出台为契机,该委将进一步整合医院、社区、第三方评估团队资源,不断完善试点项目内容,并计划把课程推向移动端,让老人在家就能自学自练,用失能失智干预的“南通智慧”更好地守护“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