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媒体聚焦

晚年“早干预” 幸福“长保鲜”

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21 字体:[ ]

6月17日上午9点,在南通市崇川区幸福街道秦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活动室,每周两次的老年人失能失智干预班准时开课。课上,66岁的许锡英单腿站立,两手微微张开保持身体平衡,约20秒后换腿重复以上动作。这样的练习,她已坚持3个多月。

国家卫健委202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达到4500万。当前南通市常住人口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82.95万人。其中,因高血压中风导致偏瘫、糖尿病,随之引发截肢、失明而失能、半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占比10%。

去年,南通在省内率先开办“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今年3月,第二期项目启动,南通市区3000多名65岁以上老人参与了失能失智风险评估筛查,需要进行失能失智干预的老人有900多位。推算下来,全市失能失智潜在风险人数超过42万。开头提到的许锡英老人正是因在“平衡性”“身体技能”两项检测中未能达标,在医师建议下报名参加了失能失智干预班。

“上嘴唇刮一遍,下嘴唇刮一遍,紧紧咬合牙齿几秒钟……”6月19日,天生港镇街道龙湖佳苑社区老年人失能失智干预班开课,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治疗师、授课老师胡永林带大家复习了一遍“口齿操”。今年84岁的季锦仁,原先吃饭时汤水容易从嘴巴漏出来。经过一个多月“口齿操”训练,他感觉舌头灵活了许多,现在吃饭不需要特别留意,嘴巴能自然包住东西。

3.jpg

通过一定强度的握力、臂力、腰腿训练,预防肌肉萎缩;通过练习单脚站立,强化身体平衡性,预防摔跤;通过30秒坐姿起立训练,一定程度降低尿失禁的概率……失能失智干预班上,老人可以学到上百个针对性的身体训练动作。去年第一期项目综合报告显示,120名老人在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训练后,血糖、胰岛素化验结果显著下降,身体机能、灵活程度明显改善。

“失能失智早干预,真的有效!”学员们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告诉身边的“老伙伴”,失能失智干预班的好口碑不胫而走。胡永林连续两年参与“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今年课程的受欢迎程度远超他的预期:在他的课堂,去年有约30人参与课程,今年增至100多人,教室从100多平方米换成了200多平方米的大活动室,为确保教学效果,学员被分到了两个班。

比起预防身体上的失能,延缓大脑衰老、预防智力退化更为重要,训练的难度也更大。

龙湖佳苑居民王玉华平时一个人住,不爱出门,没人聊天。退休后,她经常待在家里看电视,一看一整天。最近几年,她的女儿明显感觉老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反应速度有所下降。今年听说了失能失智干预班,女儿果断为母亲报了名。

4.jpg

“妈妈现在愿意出门了,也交到了不少朋友。”趁着端午假期,王玉华的女儿回到家,陪母亲上了一次干预课。课堂上,王玉华笑容不断,不时和身边伙伴交流。最近,王玉华的女儿感觉母亲健谈多了,人也变得开朗。王玉华在微信签名里写道:多用脑,身体也感觉年轻。“再把手机支付学会,就能去更远的地方了。”如今,王玉华有了新的目标。

“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代表、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教授陈玉华表示,第二期“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丰富,训练动作增至300多个,未来将与康养专家合作,开发更多脑力训练、思维训练动作和课程。

“晚年‘早干预’,幸福‘长保鲜’,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失能失智提前干预的重要性。”南通市卫健委老龄健康处处长李峥峥介绍,第二期“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干预班数量由第一期的4个增至11个,学员人数超过300名。而“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项目”的授课老师大多是公立医院的医护人员,随着项目推广普及,补充专业的师资力量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jpg

顾雅楠所在的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今年承担了秦灶、幸福、城东等街道的课程任务,但医院能派出的授课老师仅3名,每人每周至少要上两节课。“医院里平时很忙,医护下夜班接着来给老人上课很常见。”顾雅楠说。

新一期干预班上,胡永林的课堂来了一位“见习教师”——来自天生港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今年起,南通市卫健委推动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建立合作,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工作人员参与干预班授课。预计经过4个月左右,他们就能逐步接手课程,有效缓解失能失智干预班授课教师不足的问题。

“下一步,我们想把课程推向移动端,让老人在家就能自学自练。”李峥峥透露,南通市卫健委正进一步整合医院、社区、第三方评估团队资源,不断完善试点项目内容,有关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的地方规范制定也已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