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医’心向党、踔厉奋进”。在通城,有3万多名临床医生,他们中有很多自少年时便坚定信念,立志学医,从未动摇。他们一路坚毅前行,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从未停歇,这份医者精神来自他们祖辈、父辈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延续给下一代。在医师节来临之际,记者探访不同年龄段的杏林家庭,感悟这份医者血脉的传承。
季秋虹的白衣家族
“我的父亲是小儿外科医生,从我记事开始,印象中父亲的每一天都是在忙碌中度过。”当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季秋虹教授回忆起自己的父亲时,她的思绪被拉回少年时期。季秋虹的父亲刘锦文,退休前是通大附院小儿外科主任。
季秋虹的外公外婆均是医生,家里一门八代从医。小时候,季秋虹每天看着父亲奔跑忙碌的身影,听着父亲分享手术的过程和患者痊愈之后的喜悦。“我从小在医院长大,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话,医院有急诊手术,半夜经常有人来敲门,他便匆匆赶去手术,到早晨我们去上学还没有回家。”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季秋虹对医学满怀敬畏和向往之心。
提到父亲,季秋虹满脸的自豪与崇敬:“成为医生之后,我的脑海中总是浮现着父亲救治病人的场景,我也总是不自觉地学习他对待病人的友善亲和,以及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
“这是当年手术的照片,这是那两个小婴儿。”刘锦文一边翻着老照片,一边向记者介绍着1997年参与治疗的一对连体婴儿的分离矫形术,在当时这是江苏省首例连体婴儿。20多年过去了,刘锦文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手术的状况,当时的一对小婴儿现在已经健康地长大成人,其中一个孩子如今也已走上从医之路。
“这就是做医生的意义,让患者摆脱病痛折磨,健康出院。所以我一直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学医,这是一份值得为之付出一生的职业。”大女儿季秋虹自小展现的“爱心、细心、责任心”等特质,更坚定了刘锦文支持女儿学医的想法。如今,季秋虹从医已经20多年,是通大附院神经内科的专家。
“我的女儿在南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就读,很高兴能够把医学信仰传承给我的孩子!”季秋虹不无感慨地说道。
王宁舫的从医梦想
身穿白大褂,脖挂听诊器,可爱又严肃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在通大附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军展示的照片中,一名四岁的小女孩将父亲的工作服套在自己身上,模仿着医生工作的场景。如今,小女孩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在上海工作的她用青春汗水诠释着医者的职责与担当。
“这是我的女儿王宁舫,如今她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也成了一名医生!”看着女儿的照片,王军面露欣喜的笑容。谈起女儿选择医生这一职业的原因,王军坦言道,是良好的医学家庭氛围与长辈的言传身教,让这名从小怀揣着医生梦的女孩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王军是通大附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他的妻子朱晓晖是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夫妻二人不仅在同一家单位工作,所负责的领域亦有所交集。许多老年人患有糖尿病,还有一些患有甲状腺疾病,这些病症都与内分泌科有关。因此,王军经常与朱晓晖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是学术上的难题,每至茶余饭后,夫妻二人便在家中开起了“跨学科会诊”。
每当这时,年幼的王宁舫便待在父母身边,听父母讨论深奥难懂的学术问题。耳濡目染之下,王宁舫对医生的兴趣日渐浓厚,医学素养也逐渐培养起来。王宁舫高考前夕,父母亲专程带她到曾经求学的校园,感受医学院的学术氛围,坚定学医的信念和决心。
“成为一名与父母一样的医者我感到十分自豪,我会像他们一样履行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王宁舫告诉记者。
在上海疫情最艰难的时期,王宁舫义无反顾地参加了上海中山医院派出的重症医疗队,整建制地接管了上海老年医学中心重症病区(G16)的危重症医疗救治工作,作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专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整整三个月一直战斗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救治一线。如今,年仅30岁的王宁舫被医院任命为住院总医师一职。
女儿的成长令王军和朱晓晖感到分外骄傲与自豪。在医师节到来之际,王军给女儿送去了祝福和期望:“肯吃苦、有耐心、勤奋务实,这是医生必不可少的三点品质。丫头,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始终保持优秀的品质,在行医之路上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秦啸天的学习榜样
“行医之路非常辛苦,但帮助患者脱离病痛的折磨,你会感到自豪,也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这是通大附院麻醉手术科副主任医师、疼痛科副主任秦毅彬在儿子秦啸天出发去南京上大学时的叮嘱。“有浓厚的兴趣,有信念理念,有责任心,才能在漫漫行医路上坚持下去。”今年高考,18岁的秦啸天以637分的成绩考取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硕博连读)。
秦毅彬从医已经有21个年头,他的父亲与爷爷也是医务工作者。从小接受家庭环境熏陶的秦啸天在浓厚的家族医学氛围中成长起来,在父辈、祖辈的影响下,秦啸天毅然报考了临床医学专业。
“我的高考志愿只有临床医学专业一项,我想成为像我的父亲、我的爷爷、我的曾祖父一样优秀的医生,我将为之不懈努力!”秦啸天坚定地告诉记者。
学医只是漫漫行医路的起点,父亲秦毅彬至今仍保持着“学不可以已”的人生态度,工作之余也不忘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今后的学医道路上,秦啸天已经准备在假期之余,跟着父亲带领的研究生一同做实验、读文献,培养科研思路,尽早确定研究方向。2004年出生的他即将成为“医四代”,继续传承并践行扶危济困的医者初心。
“如果有一种颜色可以代表医者精神的延续,那这颜色一定是天使白。如今的我能够穿上与你一样的白衣,扛起你一直履行的医者职责,让我无比自豪!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医师节到来之际,秦啸天大声说出了所有“医二代”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