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2024年度“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评选结果,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凭借其在职工托育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成功获评此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这是南通市和海门区卫健委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落实生育支持政策的又一重要成果。
为切实解决职工子女“看护难”问题,海门区人民医院在区卫健委与区总工会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医育结合”新模式,于2022年3月率先联合江苏海鸿集团合作创办了南通首家医院内托育中心。中心面向全院职工及周边居民开放,提供0-3岁婴幼儿全日托、临时托服务,托育中心配备师山托育专业育婴师及幼教团队,科学设置生活照护、早期儿童发展、健康管理等服务模块。同时依托区人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定期开展儿童健康监测、急救培训,并创新开设“亲子健康课堂”,为职工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真正实现“带娃上班两不误”。
海门区人民医院托育中心严格遵循国家托育机构设置标准,投入专项资金建设600平方米独立园区,环境温馨,划分生活区、主题教室、室内外游戏区等功能空间,配备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及环保教具。同步建立托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标准化照护流程、应急预案和家园沟通机制,确保婴幼儿照护安全规范。中心主要面对医院职工家庭并辐射周边社区开展托育服务,还为“医二代”提供延时照护服务。自成立以来中心累计服务职工子女648余人次,家长职工满意度达100%,成为海门区优化生育支持服务的标杆示范项目。
政医联动发力,共绘普惠托育新图景
海门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徐赟表示:“此次获评国家级荣誉,既是肯定,更是鞭策。区卫健委将持续推广医育结合的托育模式,引导更多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参与普惠托育建设,推动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服务升级,让‘幼有所育’惠及更多家庭。”下一步,海门区将围绕普惠托育供给等关键指标,加强服务管理与人才培养,力争到2025年实现每千人口托位数达4.5个。
南通市海门区人民医院举办托育中心的成功实践,彰显了公立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也为全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提供了鲜活经验。未来,海门区卫健委将以此次荣誉为契机,持续深化托育服务供给侧改革,助力“健康海门”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