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南通市将开展“免费为市区新生儿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项目

来源: 南通日报 发布时间:2018-03-02 字体:[ ]

  根据第十五届市人大二次会议部署,市政府将“免费为市区新生儿开展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列入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项目经费由市财政支付。凡2018年出生的市区(包括崇川区、港闸区、开发区)新生儿都可以免费享受到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

   耳聋在各类残疾中发病率最高,“一针致聋”“一巴掌打聋”的事例层出不穷。有数据显示,在我国,每5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例是听力障碍患儿,每100个听力正常的普通人里,就有约6个是致聋基因的携带者。这意味着听力正常的夫妇,如果携带了致聋基因,也面临着生育聋儿的风险。此外,有些新生儿表面看是听力健康的,但是很可能会因为基因原因,受外力或药物影响,造成耳聋。

  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副主任朱庆文介绍说:“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就是要‘挖’出那个‘地雷’,让耳聋基因携带者不再因为‘踩雷’与幸福失之交臂。”在耳聋致病因素中,遗传因素比重在60%以上。通过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可在第一时间筛查出听力残疾儿童和耳聋基因携带者,及早采取针对性措施。

  2014年,我市引进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干预项目,进行试点,加以推进。当年1月,这项名为“聆听幸福”的工程正式展开,设置在通大附院和市妇幼保健院的两所耳聋基因定点检测中心正式向全市范围接收新生儿血液样本。四年以来,共完成检测两万多名新生儿,筛查发现有“一针致聋”“一掌打聋”风险儿童203名,均及时给予专业诊治与预防指导。

  “由政府使用公共资金介入,一方面可以降低基因携带者发生耳聋的风险,有利于减轻疾病负担、增进家庭幸福。另一方面,通过对耳聋基因携带者开展婚育指导,可以避免生育聋儿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利于健康南通的建设。”市卫计委主任陈冬梅介绍说。

  有数据统计显示,一名聋儿一生要耗费社会卫生资源约70万元,如果能够持续降低先天性聋儿的出生率,将为国家节省数以亿计的公共资源支出。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随着项目在全市层面的开展,以我市年均出生5万名新生儿测算,按照4.55%的突变率,每年将新筛出2200例左右的耳聋基因携带者,通过优育指导,可避免550例的后代发生耳聋,预计节省公共卫生服务费用近3.85亿元。

  项目充分体现了“小投入、大收益”的特点,对推进民生幸福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设健康南通产生不可忽视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