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直属单位动态

南通六院实行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双坐诊,协同诊疗、精准干预——医防融合门诊带来双倍“医靠”

来源: 江海晚报 发布时间:2025-05-19 字体:[ ]

挂一个普通号,却有两位医生同时看诊,开出疾病诊疗、健康教育双份处方。这样的场景,每周三都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演。

作为我市首批开展疾控监督员试点制度的医疗机构,南通六院在全市率先探索开设全科(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实行“临床医师+公卫医师”双坐诊,在疾病诊疗的同时,开出“健康教育处方”——内容涉及饮食、运动、睡眠等,打破了传统的公卫医师和临床医师之间的“防治独立”屏障,将多病共存的老年人、各种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贯穿于诊疗全过程。

截至目前,该门诊已成功运行3个月,涵盖了冠心病、慢阻肺、脑卒中等25种常见疾病,每位患者平均诊疗时间比以往增加至少一倍,患者就医体验感、满意度、依从性显著提升。

打破防治壁垒,实现关口前移

5月7日,市六院全科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丁祎和往常一样来到门诊楼二楼的全科(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坐诊。在他对面同时坐诊的,还有另外一名医生——市疾控中心医防管理科主管医师刘肖朦。

顺应新时代医防融合工作的需要,经过充分筹备,今年2月12日,市六院全科(医防融合)联合门诊正式开诊,全科医生和疾控监督员同时坐诊,用双倍的付出服务患者。“协同诊疗”“精准干预”,是这一创新门诊的最大特色。

该门诊的诊疗过程如下:全科医生先对患者的疾病进展进行问诊查体,主要负责疾病诊断和明确用药方案,开具疾病诊断处方;随后,公卫医生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睡眠、心理状态等进行问诊,再结合门诊病历深入评估,重点关注疾病背后的生活方式风险因素,进行现场健康宣教,开具健康教育处方。

“每位患者的平均诊疗时间至少十分钟。”丁祎介绍,以前的全科门诊主要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确诊人群提供诊疗服务,而全科(医防融合)联合门诊的服务对象还包括更多的亚健康人群、慢性病高危人群。他解释,对于一些血糖、血压处于临界值的“准患者”,他和公卫医师会为他们设置一个月的“调整期”,这期间暂不用药,重点进行健康生活方式调整。“很多患者一个月后来复诊,相关指标就正常了,避免了用药。这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刘肖朦说。

记者了解到,市六院全科(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实现挂号普惠制,两个医生同时坐诊,仅收取12元普通号的挂号费。

双处方赋能,诊疗更有保障

69岁的张阿姨确诊高血压7年了,前不久,她因反复头晕来到市六院全科(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就诊。全科医生在详细询问病情后,给她调整了相关减压药物。随后,刘肖朦对张阿姨的生活方式进一步问诊,发现了容易导致患者血压升高的一个重要信息——喜欢吃腌制食品,还经常自制豆瓣酱、酱菜等重口味的小菜,隔夜菜也舍不得倒掉。

“我详细解释了减盐的重要性,并向她支招‘出锅放盐’‘柠檬汁替代酱油’等减盐烧菜小技巧。”刘肖朦的细致科普令张阿姨非常感动。“以前看病总是匆匆忙忙,第一次遇到有两个医生一起看病的,还都特别仔细,连我平时喜欢吃咸口的习惯都注意到了,太贴心了!”第二次来复诊时,张阿姨血压从160/100mmHg稳定至140/85mmHg。她还带动老伴一起来门诊接受健康宣教,现在夫妻俩成了社区里的“减盐宣传员”。

坐诊三个月来,刘肖朦深切感受到打破“防”与“治”之间鸿沟的重要性。“临床一线的诊疗工作更接地气,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具体的人,解决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实际的问题。比如,盐和糖吃多少,主食怎么吃,这样的科普更加具体实在,还能用临床个例反向验证预防策略的有效性。”

市六院全科(医防融合)联合门诊的健康教育处方并非科室“独有”,而是通过医院信息系统面向全院所有科室开放。“目前,我们针对冠心病、慢阻肺、脑卒中等25种常见疾病开发了25种医防融合健康教育处方。这些处方都是全科医生和公卫医师共同拟定的,我们在逐字逐句反复修改后才上传系统,使处方内容做到了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丁祎介绍,健康教育处方囊括“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检查与康复建议”“急症处理”等内容,每份处方都有临床医师与公卫医师的共同签字,让患者就诊有了双倍“医靠”。

医防协同创新,筑牢健康基石

今年正值体重管理年。近期,不少有减重需求的肥胖患者来到市六院全科(医防融合)联合门诊就诊。30岁出头的陈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原来,陈先生患有高血脂却抗拒用药,平时也不爱运动。针对这一情况,丁祎、刘肖朦共同为他量身定制了“办公室微运动计划”、低脂外卖选择清单,并建议他适当补充鱼油。一个月后,陈先生成功减重6斤,血脂指标明显改善,实现了从“被动治疗”向“主动健康管理”的蜕变。“多亏了两位医生给我的科学健康指导,身体轻盈的感觉真好。”再次复诊时,陈先生笑着说。

除了门诊“双医师”坐诊外,市六院还通过医院自主研发的“医防协同慢病防治智慧系统”,定期电话回访或线上远程干预,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动态跟踪随访,有效监测其健康行为改善情况,形成闭环管理。目前,该系统已在崇川区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用推广,纳入管理居民1万余人。

为进一步推进医防融合,市六院还邀请疾控监督员定期到临床各科室参加早交班、业务查房,到基层医联体单位巡诊,指导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将疾控监督工作进一步关口前移、做细做实。

市六院公共卫生与医防协同科科长丁小荣透露,下一步,该院计划开发“医防融合干预工具包”,包括慢性病风险自评表、日常居民饮食指南、健康养生运动小视频等,让健康管理更系统、可复制;结合医防协同慢病防治智慧系统,利用已有的健康数据结合AI算法预测疾病风险,向慢病人群自动推送个性化健康提醒;与家庭医生团队深度合作,将门诊干预措施延伸到患者家中,让健康管理真正落地。

市六院党委书记陆小鹏表示,医防融合是实现以“疾病诊疗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重要抓手,离不开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之间的深度协作。“面对长三角地区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患病率持续攀升等公共卫生挑战,我院作为省内首家地市级三级老年病医院,将继续发挥区域健康管理主力军作用,依托南通市老年医学研究院老年医学公共研究平台,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合作,推动医防融合领域的创新研究,为推进健康南通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